库托展望本周日大战
- 编辑:5moban.com - 18科陆智慧工业将持续稳步深耕行业,推出更可靠、经济、契合行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全方位助力电力安全、高效、绿色运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共建新型电力系统。
践行两山理论,紧盯年度重点环保项目,严把时间节点、施工进度,倒排工期,加快汽车煤封闭煤厂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公司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真学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锻造过硬作风,将学习成果凝练为企业闯新路、谋新篇的重要举措,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公司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做好党的建设、安全生产及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构建智慧+安全管控体系,落实双重预防长效机制,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做到人员规范作业、安全生产。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党建工作理念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完善、方式改进,推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完善机制,充分调研,精密组织保障落实。公司董事长董天仁多次动员部署,企业多次向省政府主管部门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反馈问题与难点,克服了绿电、绿证交易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首发性困难,保障了交易顺利达成,确保结果计划刚性执行、交易电量优先结算。
交易全程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平台实施,双方自主会商,公平交易,是辽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6日,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完成辽宁首笔绿证交易,成交电量2000万千瓦时,折合绿证2万张,全部用于国网辽宁电力本部2022年生产经营用能,实现全年百分之百绿色用能,在全国省级电网企业和省内大中型企业中均为首次实现,体现出中央能源企业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倡导绿电消费、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决心和能力。其中,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7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利用率达到97%以上,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大电网控制技术、柔性直流输电、超超临界机组、第三代核电、新能源发电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全国跨区送电完成7091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3.5倍。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十年来,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36亿吨,大大减缓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电力企业投资、服务、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持续加强
大力推进主干网架建设,初步建立智慧高效调度运行体系,不断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此外,电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十年来,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36亿吨,大大减缓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国强国。2021年,中国电力企业新签合同金额311.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了30个电力项目,投资总金额约70亿美元。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勇担使命,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全国跨区送电完成7091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3.5倍。
2021年,全国线损率为5.26%,比2012年下降22%。中电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电力技术产业体系,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领域数量最多,约占项目总数的56.7%,海外能源投资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3万亿千瓦时,全国发电装机达到23.8亿千瓦,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1倍。
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以上。全球首个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投产。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合计29.5万公里,变电容量25.0亿千伏安,供电可靠率达到99.87%。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处于国际前列,2021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27%,人均用电量达到约5900千瓦时,是2012年的1.6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发展之路。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行业,是公益性、基础性工业。
截至2021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国外的工程承包合同额累计达到3432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1027亿美元,电力装备出口累计达到312亿美元。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推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牵头立项数百项国际标准,中国在世界能源电力领域的硬实力、软实力全面提升。全球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远的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乌东德电站送广东广西工程提前投产。
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以来,碳排放配额在102个交易日内成交1.79亿吨,日均交易规模超过175万吨,是欧盟现货二级市场的20倍以上。电力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和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2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7.3%,比2012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大大增强。2021年,全国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58克/千瓦时,比2012年降低21.1%。此外,我国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500强电力企业。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十五交十八直33个特高压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7亿千瓦,是2012年的2.3倍。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建成一大批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电力能源大动脉,打造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安全运行纪录最长的特大型电网,实现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和户户通电,截至2021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发电量、输电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在世界银行获得电力排名上升至12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实现了电力科技从追赶跟随到领先的跨越。
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大电网控制技术、柔性直流输电、超超临界机组、第三代核电、新能源发电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其中,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7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利用率达到97%以上,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电力企业投资、服务、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持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社会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煤电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低风速、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10兆瓦海上风机开始批量生产。截至2021年底,电力行业取得国家专利授权10多万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9项,其中特高压、三峡等工程获得特等奖。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
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整合,形成了一批聚焦主责主业、综合实力强的优秀企业。绿色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率先从发电行业起步建设。